锂电产业大省,“掘金”千亿风口
四川这次走在全国前列
四川将建设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区域中心
近日,四川省经信厅等9部门联合印发《四川省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区域中心建设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推动建设四川省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区域中心,加快构建网络完善、规范有序、循环高效的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
2024年底,四川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140.2万辆,预计未来2~3年,省内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退役将迎来第一轮高峰。此前的4月23日,《四川省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发布,这是全国首个省级层面专门规范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工作的规范性文件,其中明确要“建设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区域中心”。
解读: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心脏”,也是整车最具价值的部分。截至2024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140万辆,动力电池装车量多年全球领先。随着动力电池退役量逐年上升,其回收利用也备受关注。
今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健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行动方案》。会议指出,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已进入规模化退役阶段,全面提升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能力水平尤为重要。
众所周知,作为动力电池的核心原材料,我国镍、锂、钴等贵金属对外依存度高。而据测算,“退役”电池回收利用,可满足每年24%的锂、31.2%的钴、16.8%的镍需求,这对于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资源安全、减少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具有重要意义。
有报告预计,到2030年,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不过当前,动力电池回收市场亟待规范。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此前的调查研究报告,截至2023年,我国动力电池规范化回收率不足25%,其中大部分废旧动力电池流向一些不具备标准化处理资质的小作坊。
就在5月26日,工信部部长李乐成主持召开全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工作专班第一次会议,强调要强化全链条监督管理,紧盯电池生产、车辆报废、拆解利用等环节,打通全流程监管堵点卡点,运用数字化技术加强动力电池流向监测,依法查处非法拆解污染环境、无照经营等行为。
四川最新出台的《工作方案》,目的正在于进一步健全全省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解决退役动力电池流入“小作坊”导致环境污染和安全事故等问题,同时引导企业有序投资、有序发展,防止低水平盲目重复建设。
从产业发展角度而言,作为锂电产业大省,四川是全国锂矿储量最丰富的省份,动力电池产量约占全国五分之一。当前,四川正在构建从锂矿资源开发、上游材料及电池组件生产到电池回收利用的全产业链,抓住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链的发展机遇,也将有助于促进回收利用技术研发转化,建立良性循环产业生态。
原标题:《城市24小时 | 锂电产业大省,“掘金”千亿风口》
阅读原文